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

2016年7月12日张家口日报—微笑着 靠近阳光

 

本报记者 段晓芳 通讯员 贾炜

  7月3日,清晨8时,阳光已经有些灼热,宣化区花儿巷一幢老旧的楼房,楼道光线有些暗,17岁的王栋阳背着大大的书包,小跑着上楼。她在市里读书,每周只有周日才能回家,六点多赶最早的一趟班车回,下午四五点就得再返校。为了早点到家,一下车,她就一路小跑。一步两个台阶上了二楼,擦干脸上、头上的汗,深深吸口气,喘息平稳了,她才“咚咚咚”敲响房门。
  “不能敲的太急太快,爸妈听不到,爷爷奶奶腿脚不太利索,着急摔倒就麻烦了。”她调皮地吐吐舌头解释。
  门开了,奶奶在前,爷爷随后,再下来是爸爸妈妈。不大的空间,几个人挤在一起,都想第一时间看到好几天没见的孩子。
  看到有陌生人,栋阳的妈妈齐敏腼腆地笑笑,手攥着衣角有些不知所措,眼睛望望孩子,望望老公,疑惑、询问……而爸爸王海成搓着双手,看看妻子,又望向女儿。栋阳用手语告诉他们是记者来了,王海成赶忙拉着妻子去厨房泡茶。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王栋阳的父母是聋哑人,爷爷奶奶都已经70多岁,父母没有工作,全家五口人生活全靠爷爷奶奶的退休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7岁,王栋阳早已是家中的“顶梁柱”。
  客厅、卧室收拾得整整齐齐,地扫过,暖壶里蓄满热水,茶几上,桃子洗干净放在盘子里,西瓜切得薄厚匀称……回家还不到一个小时,栋阳已经“抢”干了不少活儿。
  奶奶程全荣告诉记者,栋阳的父亲小时候一次生病,因为用药不当导致了双耳失聪,后来话也渐渐说不清楚,直到彻底丧失了听力和语言能力。而母亲齐敏也是因为后天出现意外而导致了聋哑。
  虽然家里情况特殊,但也养成了王栋阳善良、坚强、乐观的性格。她说自己是不缺爱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因为父母而自卑或自怨自艾。
  王栋阳记得特别清楚, 在她刚上一年级时,就意识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的父母是不一样的。
  有一次,她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无意间瞥见父母躲在房门里,透过门缝往外看,一发现有孩子抬头,就赶紧把门关得严严实实。敏感的栋阳知道,爸爸妈妈是害怕她被小伙伴嘲笑、讥讽。她更知道,他们也是想像正常父母那样,陪孩子一起玩,认识她的伙伴,走进她的世界,但他们又是自卑的,所以只能躲在远处。
  “不管我在哪儿,都能感觉到父母的目光,我知道他们就在不远处。”看着爸爸妈妈,栋阳黑黑的眼睛里闪着亮光,她笑,妈妈就跟着笑,母女俩都笑了,王海成离得再远也会被感染。
  知道父母的心思,王栋阳就有意识拉着父母出现在小伙伴面前。最开始,齐敏和王海成都不习惯。每次见到孩子的同学,就紧张得手脚无措。想说说不出,打手语,孩子们看不懂,齐敏着急得眼睛发红,泪就在眼里。王海成耷拉下头,觉得那么好的女儿,怎么能因为自己而在朋友面前丢人。
  看着父母紧张, 王栋阳总是一手牵着妈妈,一手牵着爸爸,大大方方介绍:“这是我的爸爸和妈妈,他们不能说话,我给‘翻译’。”
  爷爷奶奶退休后,五口人住在了一起。老人腿脚不方便,上街买菜、采购日常用品等跑腿的事儿只能交给儿子儿媳干,但他们与人交流又有困难。栋阳就一直当着父母的 “小翻译”。
  “爸妈教过我手语,不过许多时候他们想说什么,我看眼神就能懂。”采访中,栋阳时时用手语告诉父母我们聊的话题,她告诉记者,“我的眼里他们是最好的父母!”
  有爱的日子就不觉辛苦。如今,曾经的那个小栋阳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再有几个月她就满十八岁了。因为成绩优秀,人缘好,又有孝心,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有老师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准备资助她每月的生活费。栋阳一次次婉言拒绝,还写了感谢信,信中她说:“老师,你们在工作岗位不停地挥洒汗水,这份辛苦很不容易,我又怎么能心安理得享受老师们的血汗钱呢?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尽管现在的生活不富裕,但是,我定尽我的所能努力学习,用知识来创造财富。你们的帮助,我会牢记,它将成为我前行的巨大动力。”
  采访结束,全家人一定要送记者下楼,还是那光线幽暗的楼道,栋阳搀着奶奶,爷爷跟在后面,爸爸妈妈紧随在后,一家人走出楼道,每个人脸上都溢满笑容,而此时,阳光格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