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三提
解读红色察哈尔精神
作者:党委办 发布时间:2015-04-1 点击数:8519
解读红色察哈尔精神
一、红色察哈尔的历史概况
对“察哈尔”一词有不同解释。有人指蒙古部落;有人认为是家人、奴仆、卫士、宫殿卫队;有人认为是“边”或“屏障”之意。我们认为察哈尔在本文中应为“地域” 较为确切。察哈尔省从1928年10月20日民国政府正式建立,到1952年11月15日新中国中央政府撤销察哈尔省建制,仅有24年。24年中,察哈尔省经历了饱受痛苦、战火纷飞、恢复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察哈尔省就成为日寇的侵略目标。1933年,察哈尔省的多伦首先被日寇侵占,察北各县也相继沦陷。至“七七事变”后,张家口、宣化和察南10县完全被日寇侵占。
1945年8月23日,我军解放张家口,9月2日解放了宣化。为适应全省人民的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团结的新察哈尔,参照孙中山先生亲手制定的“自举省长”的政策规定,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和晋察冀边区参议会,于1945年10月18日公布了《关于召开察哈尔、热河两省人民代表会议及成立察热两省民主政府的决定》。1945年11月2至6日,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会议在宣化召开,大会民主选举出了以张苏为主席的政府委员会。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全国第一个省级行政民主政府。
二、红色察哈尔的精神实质
综观红色察哈尔建立的过程、民主政府的组成人员、施政纲领,以及在民主政府领导下开展的各项工作等等,事事处处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让人民当家作主和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兴利除弊。可见,红色察哈尔的主要精神是:民主、为民、务实。
(一)红色察哈尔精神,彰显了民主。民主就是让人们当家作主。作为国体的民主,国家的政权是属于人民群众的。而人们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在政体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即要通过民主的形式来落实。第一、“察哈尔省民主政府”,首先就向世人昭示了这个政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第二、红色察哈尔产生的全过程完全是民主的程序,自下而上地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第三、察哈尔省人民代表是通过老百姓无拘无束地选举出来自己最信赖的人,是真正选举产生的。代表成员的广泛性,充分显现了人民行使的民主权利与组织上的民主作风。这些代表有工人、农民、学生、学者、实业家,有共产党员、革命军人、老同盟会员,有汉民、蒙民、回民等。第四、当选为省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共产党员占3席,党外人士占6席,完全执行了中共中央“三三制”的方针,代表了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的人士。
(二)察哈尔精神,充分体现了为民。察哈尔民主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兴利除弊。第一、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建立政权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的指示精神,开展了稳定社会秩序,建立乡村政权的工作。第二、新政府领导全省人民开展的消灭剥削,土地改革工作,更是体现了为民。第三、新政府在全省开展的发展基层组织,剿灭残余土匪的工作,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第四、新政府积极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了恢复生产,保障人民生活的工作。第五、新政府在全省开展清除地方发行的各种钞票,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推行了边区货币,整顿了金融市场,发展了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此外,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了支援前线,又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红色察哈尔精神,充分显现了务实。察哈尔省民主政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所做的每项事情,或是所完成的每项工作任务,都是根据客观形式,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都与老百姓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务实精神和作风。
三、红色察哈尔精神的历史作用及现实意义
红色察哈尔精神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对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察哈尔精神的历史作用。首先,察哈尔省民主政府的建立,是实行民主的范例。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主政府。察哈尔民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由人民决定自己的政治,选举自己的政府。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是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是第一个由人民代表会议产生的、民主的省政府。第二、察哈尔省民主政府的建立,使全省人民群众摆脱了专制统治,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过上了扬眉吐气民主自由的生活。第三、察哈尔省民主政府为全省人民服务,为民兴利除弊,受到全省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拥护爱戴。 第四、察哈尔省民主政府的建立,为全国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红色察哈尔精神的现实意义。我们宣化人对察哈尔省民主政府这段光辉历史,情有独钟难以忘怀,尤其是红色察哈尔精神,更是我们不能割舍的精神财富。这段宝贵的历史经验,为我们今天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为我们今天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我们今天更好地遵循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总之,建设美丽宣化,需要弘扬红色察哈尔精神。
(选自宣化区委党校课题组课题资料 执笔:刘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