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精神致敬“最可爱的人” ——探访《金刚川》影片后期制作团队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16 点击数:1543
随着电影《金刚川》热映,一群电影幕后的年轻人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强烈关注。近日,张家口日报记者走进了他们当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后浪”群体。2020年11月10日,《张家口日报》第三版以“以专业精神致敬‘最可爱的人’——探访《金刚川》影片后期制作团队”为题报道了他们的奋斗故事。
以专业精神致敬“最可爱的人”
——探访《金刚川》影片后期制作团队
10月23日, 影片 《金刚川》 首映。坐在影院, 镜头一个紧接一个闪过, 王喜庆脊背挺直, 紧紧盯着屏幕。 那些画面, 一帧一帧已看过数遍, 拉近的、 放大的、 远景的、 近景的, 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他还是无比认真、 专注地看着, 向70年前战场上的英雄们致敬, 也向这部影片的后期制作团队———自己所带的孩子们致敬。 王喜庆是赤城县人, 2010年市职教中心影视动漫专业毕业后去了北京工作, 先后在美国倍视、 谢霆锋电影工作室工作,入行十年之久。 “一直从事影视后期制作, 对这个行业熟悉也热爱。” 在北京, 王喜庆十分努力, 他的严谨、 专业在行业内赢得了认可, 职务和薪资一路上涨。 2015年, 市职教中心动漫专业想要引进一家校企合作企业, 与母校一直保持联系的王喜庆得知消息后动了回家乡创业的心思。沟通之后, 学校全力支持。 2016年, 王喜庆回到母校, 成立张家口塞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成立之初公司就是一个教室, 4个人。那时知名度小、 业务少, 只能接一些小的电视剧, 一部戏我们只制作其中的几分钟。”王喜庆说。 人才缺乏, 即便有大制作影片找上门, 人手也不够, 从开始, 王喜庆就意识到, 团队要发展, 必须在人上做文章, 只要有了人才, 一切难题都不会是难题。 培训方案、 人才方案、 发展模式……2016年, 在完善的用人机制下, 市职教中心25名毕业生签约塞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王喜庆底气十足。他对并肩作战的伙伴们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踏实吃苦、 精益求精。不论是大制作还是小影片, 他们都力求做到极致,很快在业内赢得了良好口碑。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群年轻人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 五年间, 接到200余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任务, 《邪不压正》 《鲛珠传》 《捉妖记系列》 《羞羞的铁拳》 《八佰》 《我和我的家乡》《夺冠》 等相继与其合作, 公司不断扩大, 团队发展到44人, 年龄最小的18岁, 最大的28岁。行业内张家口本地人也纷纷投递履历, 表示想要回乡从业,周世超就是其中一位。 市职教中心塞上文化团队的 “大本营” 里, 周世超在最门口的位置, 27岁的他已是部门主管:“《金刚川》 拿到片方素材到交片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众所周知, 影片是本年度的重头戏, 塞上文化被选入后期制作团队之一, 任务重, 时间短, 大家都绷紧弦要以最高水准交付这一任务。” 修复场景、 处理残肢、 处理炸点穿帮、 场景合成延伸……电脑前, 22岁的《金刚川》 项目主管李帅琪眼睛紧盯屏幕, 鼠标移动, 指尖连敲键盘, 为了将自己的专业工作介绍得更加通俗易懂,她用一个处理人物断臂的场景举例, 6秒钟的镜头, 要将原有手臂修掉, 她做了20多天。 “从远景修复没有被遮挡, 到前景跟踪匹配, 再到调色, 每一个细微之处都需要调整再调整。” 电脑上, 画面每闪现一次, 人物断臂愈加真实, 李帅琪说, “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 大家都想让效果呈现得更完美。” 这样的镜头, 一共有150多个, 为影片贡献了近半个小时的特效量, 影片上映, 看着字幕上自己名字闪过, 李帅琪说很激动, “有幸为这部影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周世超将最难处理的镜头挑出来做了一个小片, 项目交付后, 参与制作的所有成员聚在一起反复观看、 讨论, 找出不足, 积累经验。王喜庆说, 这是他和伙伴们的 “传统”。 “我们的团队还会不断扩张, 会继续摸索深度产教融合模式, 也会继续秉承踏实做事、 做好事的初心, 带动家乡影视特效产业不断发展。” 新的项目开始, 王喜庆带着自己的特效团队继续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