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印象

2013年7月3日《张家口日报》教育版以《为了山城的孩子》为题报道我校汪秀丽校长的职业教育梦

作者:外宣办 发布时间:2013-07-04 点击数:3359

为了山城的孩子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汪秀丽的职业教育梦
 
 

  

  塞外山城,清水河畔,坐落着一座美丽的校园。 仰望校门,一排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这是这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治校理念, 也是学校校长从教42年来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动力源泉。“为了山城的孩子”这一宗旨和信念,已经融入了她的思想、她的血液和她的一言一行当中,激励着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教育梦想。
  她,就是中学政治特级教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972年, 年仅19岁的汪秀丽踏上了三尺讲台, 成为学校建校第一个班的班主任。“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是她初为人师的梦想。
  为了这个朴素的梦想,她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心血和智慧,创造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哲学课堂, 教给了学生受益一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思维方式,以春风般和煦却不可阻挡的影响力带出了最具凝聚力的班集体。每个假期,她都要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劳动,进入工厂学工,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痴如醉地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孩子茁壮成长。每一届的孩子们都在毕业照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和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在教师、班主任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汪秀丽连续10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劳动模范,还先后荣获市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等称号,25岁当选河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
  1997年,44岁的汪秀丽被任命为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然而,她是含着眼泪接任校长这一职务的。
  这一年,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阶段。首先是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了,还有普高热持续升温,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一路下滑,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关、停、并、转。面对严峻的办学形势,接任校长,意味更多的是重任和挑战。
  而作为一名女同志, 一双儿女即将中考、高考,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婆婆已年过八旬,爱人的工作更是非常繁忙,接任校长,也意味着必须牺牲更多的个人时间,为工作做出更多的奉献。
  但领导的重托,教职工的信任,和一个党代表、人大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又驱使她只有接受,不能退缩。在含着眼泪的抉择中, “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这一新的梦想又刻上了心头。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有多宽, 出路就有多广
  这是汪秀丽接任校长后在第一次全体教工大会上讲的话。
  上任伊始, 她就带领12名中层干部深入到青岛、 大连、 天津等地区10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对职教形势的认识和分析: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连接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中初级技能人才,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她以冷静的思辩为学校准确定位: 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办好中职,造福百姓……
  她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办学指导思想: 要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教育, 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 要贴紧市场办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 要提高质量求生存, 办出特色求发展, 打造品牌争一流……
  她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响亮的提出了“三年创建省级名牌,五年冲击国家级重点,十年建成全国一流中等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
  她以17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 倾尽全力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来铺路奠基……

  ———学校围着市场办, 专业跟着产业变, 教学围着岗位转
  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 汪秀丽始终认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研究市场,不断创新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办在职业技能的紧缺口上。
  1997年, 她决心大力开发计算机专业。当时在全张家口市,拥有计算机的单位还是凤毛麟角,但汪秀丽认准了信息技术必将飞速发展的前景。她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她想方设法引进教师,谋求与知名企业的联办,与著名高校的合作,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 逐步形成了12个专业方向的信息技术专业群。毕业生占领了全市各个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领域, 市法院、银行、商业系统、建筑系统各单位争相到校聘用学生,还为首都近百家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生始终供不应求。200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专业;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0年的一个夜晚, 报纸上一则短短的百字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 国家西部大开发, 将投资50个亿新建扩建20个机场。一个想法迅速成形: 开发航空乘务专业。她派出四路人马, 奔首都机场深入调研,赴海南、 深圳航空公司探路, 到哈尔滨摸底……随后在全市三家媒体历史性地连续打出招收空姐的广告, 从航空公司请来专业人士面试。 面试当天, 学校门前车水马龙,30个名额, 吸引了2000多人报名……两年后, 学校陆续打开了深圳、 海南、 厦门等五大航空公司的大门,56名 “空姐”、“空少” 飞上蓝天, 成为了河北省第一代航空乘务员。
  美国 “9·11事件” 之后, 她迅速瞄准了首都国际机场, 明确了与之联办 “航空安全检查专业” 的目标……随后, 高铁乘务、 地铁安检、 影视动漫、 学前教育、 金融事务……一个个市场急需、 发展前景广阔的新专业应运而生。
  自1998年开办了首个对口高考班以来,汪秀丽就明确了 “一手抓高考, 一手抓就业, 两个拳头都要硬” 的办学思路。 16年来,她先后拓展了计算机、建筑、财会、文秘、旅游、烹饪、学前教育7个对口高考专业,还下大力开办了美术高考专业,与天津同类学校联办了天津春季高考班,在就业类专业增设了成人高考课程,努力延长学生受教育年限, 提升学生的学历层次。 今年以来,又抢抓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机遇,大力推进与高职院校的融通,先后与北京及省内7所高职院校洽谈合作,开办了包括航空服务、建筑工程造价、财会、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多个专业的五年直通车大专班。
  在她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下, 学校创新设置了26个分支专业, 形成了五大就业类专业群和五条高考升学途径,为学生搭建了四通八达的成才立交桥,也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为山城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了圆孩子们的就业梦、升学梦,汪秀丽坚持 “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并重的教育原则,把 “我们的眼里没有差生,我们的眼里都是个性特长生”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一名教工心灵,让 “爱”的教育给每一名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高中时代; 她创建了“课堂教学建构素质, 文明养成规范素质,特色活动拓展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的“五维”素质培养模式,促进了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她精心打磨组织开展的新生军训、技能大赛、成人仪式、为校服务、艺术节、体育节等十大品牌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平台。
  这些年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30000名毕业生,其中8000多人考入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天津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全国高等学府;320余名学生先后在国家、省、 市以及行业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22000余名同学分布在张家口市金融、税务、建筑、 服务、 通讯等各行各业, 以及深圳、海南航空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联想集团、清华同方集团、美国Base FX影视特效制作公司等2000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大批同学成为中组部、国防部、安全部、外交部,中央办公厅,人民大会堂的高端服务人员;首都机场3000多名安检员中,三分之一来自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机场领导评价: “你们学生的到来,改变了机场安检员的整体素质。”
  还有1000多名同学走上了领导岗位,1000多名同学成为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并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行李检查科科长郑美兰,全国优秀农民工、北京京东方科技集团分公司工会主席贾晓飞,全国优秀中职毕业生、北京新华航空公司客舱经理王磊,还有全国优秀学联干部陈晨、王玉洁,河北好人李越等一批先进典型。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国庆六十周年大典等国内外重大活动、 盛会上, 学校1000余名同学参与了安检及礼仪服务工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职教学子的风采。
  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成就了孩子们成人成才的梦想,是职教中心为这些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学校连年招生爆满,2006年达到超万人规模,成为河北省办学规模最大的中职学校,群众最满意的五星级学校。
  ———因为有爱, 才有激情;因为激情, 才有对事业的无比忠诚; 因为忠诚, 才会有献身事业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 才会有不到黄河不回头的坚韧和执着
  在全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当中,汪秀丽这样解析自己。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 “爬坡”年龄,作为一个女同志,家庭和生活的担子也与日俱增,但职业学校办学,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
  2003年非典期间,当年学校对口高考首次冲刺天津大学单招考试,她没有时间陪伴在家迎考的女儿,当年,学校5名学生考入天津大学, 自己的女儿却落榜了;2004年,正当她奔波在寻求实训楼建设资金的路途中,90岁的公公独自在家摔伤了腿,她虽然心急如焚却赶不回来; 2010年年底, 爱人手术后不久需要陪护,但当时学校正处在争取全国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立项的关键时刻,她顾不上亲自照料爱人,而是带领学校一班人准备申报材料,一直到大年二十九, 申报前夜创下了连续36个小时不眠不休的纪录……
  对亲情的愧疚时常咬噬着她的心,但她一次次地对自己说: 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人民满意的校长, 一个群众眼中的干部、党员,应该知道,在个人和集体、在生活和工作的天平上, 应该把砝码投向哪一端。
  1998年,学校申请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资格评估。教育部职成教司黄尧司长来校时评价: 硬件不硬, 软件不软。 “硬件不硬”这四个字,深深地刺痛了她,也坚定了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
  但2000年, 启动校园改扩建工程, 她还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上工程,筹钱太难,责任风险太大;不上,又必将错失发展的机遇,学校就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踌躇再三,她还是大胆决策:要坚定不移的发展学校,要敢于用明天的资金来办今天的事业。
  征地、拆迁,面对上千万的资金,当时主管教育的苏振三副市长问她: “秀丽,行不行?” 她在市长面前立下了军令状: “只要我们在,就一定将学校办好、建好”。
  建设工程启动了,但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一次开会当中,接了一个电话后,她久久没有抬头,只见豆大的泪珠一颗颗落在桌面上……
  看到敬爱的校长为了学校建设如此为难, 老师们纷纷要求, 把自己有限的薪水借给学校以解燃眉之急。 就这样, 在学校建设最困难的时期, 大家三次慷慨解囊,许多老师甚至向亲朋好友借款, 共支援学校1850万元。
  几年中, 五栋大楼先后拔地而起, 两个塑胶运动场相继建成, 学校占地面积扩大了6倍, 建筑面积翻了4番, 专业实训室达到了85个, 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抢占了先机。今年6月16日, 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6000万元的综合实训大楼又破土动工, 将进一步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7年的校长历程,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位教职工的欢乐与忧愁都记挂在她的心头: 清晨,迎接全校师生的亲切笑容;夜晚,校长室经久不息的灯光; 中秋佳节、 除夕之夜,打给远在外地带实习教师的电话; 教师节,为每一位老师亲手递上的玫瑰;成人仪式上对18岁孩子们细心的叮咛; 为家庭困难学生默默交上的高考报名费;为争取各方支持说哑了的嗓子; 为写好每一个项目申报报告、每一个学校工作计划平添的皱纹……一点点、一滴滴,已经成为激励全校师生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不竭动力。
  在她的精神引领和感召下, 学校人人都在为事业的发展出力献策, 校园处处洋溢着奉献者奋斗者的激情。 老师们虽然都很平凡, 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组成了不平凡的团队, 大家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钻研, 特别能奉献, 迸发出了职教人巨大的能量, 使张家口市职教中心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 逐步实现了省级名牌、 国家级重点学校的奋斗目标, 创造了职教低谷时期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超常规、 跨越式发展的奇迹。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殊荣。

“做人民的教育家”
  2008年1月25日, 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唯一代表, 汪秀丽光荣的走进中南海, 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 征求意见座谈会, 向总理做了13分钟的工作汇报并提出了建议。在她的发言中, 总理7次插话, 就职业教育发展与她亲切交谈, 还郑重勉励她: 不仅要做人民满意的校长, 还要做人民的教育家!
  如今, 汪秀丽已经成为在全国职业教育系统享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 多次应邀参加教育部部长及省市各级教育专题座谈会, 在各级各类会议上介绍办学经验, 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全国百名杰出校长、省管优秀专家等荣誉, 2013年2月, 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在从未停歇的脚步声中, 一个新的职教梦正在她的心中回荡, 那就是:办世界一流的中职学校, 让每一个孩子人人成才, 尽展其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立业兴邦, 用千千万万个 “我的梦”托起中华民族的 “中国梦”!
  全国优秀中职毕业生、北京新华航空公司客舱经理王磊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行李检查科科长郑美兰
工作在张家口商业银行的优秀学生

文/黄爱春 苏晓斌 图/王旭峰

 

7月4日的《张家口晚报》头版以《为了山城的孩子》为题报道我校汪秀丽校长的职业教育梦